近年来,立德树人、素质育人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头戏。一些高校陆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,例如提出菁英青年领袖培养计划、六个核心素养等等。针对这些问题,天才在线青年人力资本发展研究中心公布自主研发的《青年能力素质成长飞轮》,希望能为高校在制定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时提供参考与思维框架。
知识技能、价值观、能力素质缺一不可
教育的“首要问题”是培养什么人,国家教育的“根本任务”是立德树人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对国家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待。
育人应是知识技能、价值观和能力素养的有机结合,三位一体不可或缺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技术更迭日益加快,社会对现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其中知识技能的快速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动力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;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、理解、判断与抉择,贯穿人的一生,影响着人一生所做出的所有重要决定,大学期间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塑造,决定了我们在为“谁”培养人才,只有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,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真正需要的人才;能力素质是人才发展的内在驱动力,是知识技能提高、价值观形成的原动力。基于新人力资本理论,智商基本在人孩童时代就已定型,而能力素质在二十多岁仍可培养。
因此,大学阶段是形成个人能力素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时期,高校立德树人离不开素质教育。
素质育人不能只谈方式不提目标
素质教育备受瞩目,各高校普遍加强立德树人观念。教育部提出三全育人,共青团中央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,为高校开展育人工作明确了方式方法。但不论是三全育人还是第二课堂成绩单,都只提出了方式,却没有针对大学生应该具备怎么样的能力素质提出培养目标。素质育人的具体目标需要各高校根据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、办学特色与独特的气质研究定制。
部分高校开始构建素质育人模型
诚然,确定一个学校的素质育人目标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工作,也是一项跨专业的,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整体育人目标、办学特色与独特气质等诸多因素的,还要在实践中反复的论证调整的系统工程。尽管如此,依然见到有一些高校和社会力量为此进行探索尝试。
2018年,清华大学成立了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。构建了包含个人层面的道德与责任、自觉与自信;认知层面的世界文化与全球议题、语言;人际层面的开放与尊重、沟通与协作六大素养的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体系。
全球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88年,是学生在全球视野下获得自我发展、成为多元社会公民的必备复合素质。全球胜任力是素质育人目标针对全球化的专题应用,但并不能成为高校育人的全部目标。例如全球胜任力无法取代或包含创新思维、逻辑思维等思维能力,也无法取代或包含坚毅果敢、韧性等积极心理。
一些高校也在探索素质育人的目标模型,例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实施了“素质能力拓展计划”,提出九大核心素养;华东师范大学提出“以养成教育促学生发展”,提出六个模块等等。
《青年能力素质成长飞轮》希望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思维框架构建能力模型的思考系统
为了能科学地回答从能力素质角度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?为什么培养这些能力就够了?需要在构建模型之前建立一个思考系统。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论证,天才在线青年人力资本发展研究中心以为应该从三个层面思考,建立一个从内部到外部,从主观到客观的思考系统:
第一层面首先关注的“自我”。我们培养的对象是人,自我内在的品质需要首先考虑。
第二层面解决人在生存与发展时的必要任务。分为“处理人际”与“应对事情(任务/挑战)”;
第三层面考虑适应融入大环境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追求。分为社会与自然两个角度,也可以统称为“世界”。
沿着这个思考体系,确定了顶层的四个维度,又拆解了十个要素、41个能力点,构建了面向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成长模型,被称之为:《青年能力素质成长飞轮》v1.0,简称“飞轮模型”。
天才在线青年人力资本发展研究中心将飞轮模型公开发布,希望能为素质育人事业贡献一些专业积累,以供各高校参阅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