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镌刻国人时代记忆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佳作频出。继《父母爱情》《情满四合院》《大江大河》《装台》《山海情》等收获良好口碑之后,近日,由腾讯影业、阅文影视、新丽传媒联合出品,李路执导并担任总制片人的《人世间》热播,再次点燃了观众的追剧热情。这类作品往往以一个家庭或群体几十年的发展变迁为创作蓝本,深情回望一段百姓生活历史。创作者往往将创作视野聚焦于蕴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时光剪影,屡屡获得观众欢迎和业界认可。总结年代剧这类现实题材电视剧成功的原因,可以提取出一些现实题材创作出精品的共通之法。
首先,通过倾情咏叹普通百姓的人性光亮与生命意志,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。年代剧通过塑造极具时代印记的人物来凸显时代对人的形塑,从而完成对历史记忆的生动呈现。时代大潮下的小人物,虽不像英雄模范、社会精英那般自带弧光,但他们在逆境中跌跌撞撞、向阳而生的精气神同样令观众荡气回肠。《装台》中以刁顺子为代表的装台工人,虽处于社会底层,为了生活日夜奔波,却依旧坚忍不拔,堂堂正正地追求有尊严的人生;《人世间》中的周秉昆作为留守城市里的周家小儿,有缺点、自卑处,却默默承担照料老人的家庭重担和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,靠着正直坚守改变命运。不回避矛盾、不粉饰生活,即便人生实苦,仍洋溢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,这就是现实生活中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。
想要为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生动的影像志,首先须解决好“为谁而写、又为谁而抒”的问题,现实题材作品尤为如此。尽管小人物身上有着时代的局限性,但往往就是因为这些鲜明的时代烙印,赋予了他们较高的辨识度,从而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。因此,现实题材剧作者不应忽视的,是凡夫俗子身上承载着的至善至美。只有将普通人作为作品的“主角”,关注其朴素的愿望、激烈的挣扎与人格的成长,才能把人民史诗诠释得更加有形有神。
其次,通过生动展现中国式家庭的情感关系,寻找能引发观众精神共鸣的最大公约数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亲情,家和万事兴、阖家团圆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此种观念。《人世间》里的“光字片”、《情满四合院》里的四合院、《父母爱情》里的松山岛,就是这种集体文化认同的缩影。特定地域和条件下,一家人或一群人生活在一起,彼此帮扶、相互依存,在此种叙事范式下迸发出的属于中国人的情绪与感受,容易让观众在超强代入感中产生心理共情。《人世间》便时时把这种恬淡温情提升到浓烈效果。如一家人在火车站与周父告别,周母即便心中万分不舍,当着孩子们的面也用含蓄的表达掩饰着内心的波涛汹涌;周秉昆面对郑娟母亲和弟弟,不由心生悲悯,即便明知会给自己带来麻烦,也在挣扎后毅然对其伸出援手。还有《情满四合院》中的傻柱不仅对秦淮茹一家的生活费心颇多,还为孤寡老人聋奶奶养老送终;《父母爱情》中的安杰和江德福虽因成长环境不同而时有矛盾,却仍旧在理解包容中相爱相守……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故事脉络,摸准了中国人的情感神经,把独具民族气质的深情与浪漫,用较为理想的开合度描摹得入木三分。
最后,通过深刻书写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碰撞,揭示时代发展的内在逻辑。每一个“历史书记官”对待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视角,但从长远来看,能够真正传得开、留得下的,多是以大格局、大气度、大情怀来摹写百姓生活的佳作。这些作品并不是简单停留在讲清楚一个故事的层面上,而是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、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,将个体命运与宏大时代进行同构,从而形成现实题材作品鲜明的叙事特征和艺术质感。如《山海情》将故事置于将飞沙走石“干沙滩”建成寸土寸金“金沙滩”的脱贫攻坚宏阔背景下,它书写的不仅是变迁史,而且是一百多万吊庄移民的心灵史;《大江大河》则借助三位时代弄潮儿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人生故事,对改革开放进程的开启与艰辛作了生动注脚,体现出一种大历史观和大时代观。时代与个体有机融合、互为投影的表达方式,既可提升作品的思想宽度与现实锐度,也是对历史记忆的深情回望和拥抱。当然,通过小人物来写时代气象,其涉及面之广、表现力之强、挖掘度之深,都非常考验艺术功力和创作智慧,如何更好地赋予个体与时代、社会同声相应、同气相求的意义,还需创作者走进历史的纵深区域,辩证把握社会演进的逻辑规律。
总之,年代剧创作大有可为。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,如何更好地讴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、抓取与记录普通人的高光时刻、突破和超越已有的创作模式,应是创作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。
(作者:闫伟、杨阳 单位: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)
原标题:年代剧合奏家国命运交响
(闫伟、杨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