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学指导/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主任黎建华
古人云:“大者,盛也,至此而雪盛也。”到了这个时段,天气变得异常寒冷,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℃或以下,南方也迎来了强冷空气。这时,很容易出现怕风、皮肤冻裂、手脚冰凉、麻痹不适等症状。寒冷对体弱者、老年人、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为不利。那么,大雪节气后该如何养生?
广州市中医医院的专家表示,日常生活方面要注意保暖,避免着凉,忌蒙头睡觉,饮食方面限制高胆固醇、油脂的摄入,多喝热水,特别是清晨起床后可以马上喝一杯热水。
寒冷天气
别忽视这5大方面
随着老龄化及生活节奏的改变,高脂血症、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。特别是寒冷天气,会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。
广州市中医医院脉管炎科黎建华主任指出,寒冷对体弱者、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不利,这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5方面:
1.避免着凉
冬季是血管疾病高发期,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血管收缩,导致心脏或肢体缺血,诱发疾病。此时这类患者以及体弱者、老人小孩等要随时注意保暖,出门戴口罩、帽子、手套、围巾等,避免着凉。
2.戒烟
烟里面含有尼古丁、焦油等大量有害物质,其中尼古丁能收缩血管,造成血管疾病加重。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措施。
3.忌蒙头睡觉
冬季很多人怕冷,就会蒙头睡觉,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,二氧化碳等增多,容易诱发血管疾病。
4.保持大便通畅
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,动静脉内压增高,容易诱发心绞痛、血管瘤破裂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。血管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,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,如绿叶蔬菜、水果、五谷杂粮等。一旦发生便秘,切不可强行排便,而应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。
5.适当运动
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和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,提高身体的免疫力,但冬季人体消耗的能量较多,如果运动太剧烈,反而会增加循环的负担,得不偿失,因此强调运动要适度。
饮食:限制高胆固醇高油脂,多饮热水
中医养生学认为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大雪节气之后更要注意“养藏”。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,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:
1.饮食要均衡
均衡饮食,才能全面满足身体需要,维持正常生理功能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宜多食鱼类、燕麦、黑芝麻等食物。多吃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,如胡萝卜、山楂、黑木耳等。蔬菜一天的量应该在400-500克为宜,水果在100克为宜。
2.限制高胆固醇、油脂的摄入
高胆固醇、油脂等食物选择不当或进食过量都会增加血管病发病风险。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,尽量用植物油烹饪,少食动物的内脏,如肝、肾、脑等组织。避免油炸、油煎的食物。
3.减少钠盐摄入
每日摄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。尽量减少咸肉、罐头、火腿、加碱发酵的食品等高钠食物的摄入。
4.多饮热水
多喝热水可以帮助稀释血液,降低血液黏稠度,防止血栓形成,特别是清晨,建议大家起床后喝一杯热水,这样做有利尿、帮助排便、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作用。
皮肤冻裂手脚冰凉这四道方用起来
除了生活习惯、饮食上注意外,黎建华还开出了几款食疗方,可帮助起到养血通脉、活络祛寒、宁心安神等作用,感兴趣的街坊们不妨一试:
1.养血通脉茶
材料:丹参6克、三七5克、龙眼肉10克
做法:以上为一剂用量,三味药混合后用水300毫升煮开15分钟,过滤去渣当水饮用。每天一次。
功效:活血通络,养血安神。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、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,可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,还具有降压作用,对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。三七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及促进纤溶的作用,可降低血胆固醇和调节免疫力。龙眼肉可改善内分泌、调节免疫力,具有一定的抗突变作用。
此茶适用于各类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保健治疗,可长期服用。孕妇忌用。
2. 猪蹄毛冬青汤
材料:猪蹄1只,毛冬青根200克,鸡血藤50克,丹参50克
做法:加水共煮至蹄烂,去药渣,吃肉饮汤。
功效:活血化瘀生新, 脉管炎、静脉炎等病人日常可服用。
3.参归粥
材料:当归头20克,红参10克,丹参20克,熟地20克,粳米100克。
做法:先将当归头、红参、丹参、熟地放入砂锅内加水煎60分钟,取汁与粳米同煮粥食。
功效:补气养血活血,年老体虚的血管病病人可服用。
4.当归生姜羊肉汤
材料:当归20克、生姜30克、羊肉500克
做法:当归洗净、生姜切片、羊肉过水后同下锅,加水煮至肉烂,吃肉饮汤。
功效:温中补血、祛寒止痛,特别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日常食用。但易上火、口腔溃疡、手足心热的人,以及发热咽喉疼痛者,不宜服用。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高三德
[ 责编:刘希尧]
(张青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