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”,8月7日,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——立秋。夏秋交替,降水、湿度等将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。时进立秋,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,这也寓意着黄金丰收季即将到来。
夏伏未央 凉意渐至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立秋,七月节……秋,揫也。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蝉鸣。”在这段时间内,盛着凉意而来的偏北风到访次数增加,清晨的植物叶面将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,蝉因凉意而发声困难,只能发出单调的短音,被称之为“寒蝉”。
虽然暑气一时难消,“秋老虎”依然存在,但是,大自然已悄然发生变化,很多地区逐步进入中午热、早晚凉的阶段。每当一场秋雨过后,凉意便会更添一份。与此同时,立秋也是农事里至关重要的时刻,“秋,禾谷熟也”,这意味着田间地野的丰收之意愈加浓厚。
风吹叶落诗意并起
古往今来,关于秋日的诗句数不胜数。一个“秋”字,撩起了文人墨客内心按捺不住的诗情。司空曙惬意地挥扇说着“卷帘凉暗度,迎扇暑先除”,杜甫赶上一场立秋雨,站在院中感叹“飞雨动华屋,萧萧梁栋秋”,刘禹锡则大赞秋天美好,直呼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。
此外,落叶之际总是会引发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。从张籍的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”,到王建的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秋风送来了凉意,也诉说着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,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
秋贴秋膘 啃秋晒秋
在民间,人们会通过“贴秋膘”“咬秋”“晒秋”等习俗来迎接立秋的到来。如果人们在立秋时的体重与立夏时相比减轻了,则叫“苦夏”,需要靠“贴秋膘”补回来。据清代《京都风俗志》记载:“立秋日,人家亦有丰食者,谓之‘贴秋膘’”。“贴秋膘”即“以肉贴膘”,人们通过“大口吃肉”的方式来弥补夏天的身体亏损。
除了“贴秋膘”,立秋还有“啃秋”的习俗,寓意盛夏难耐,忽逢立秋,将其咬住不放。清朝张焘在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在立秋这天吃西瓜,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。而晒秋指的是生活在山区的村民架晒、挂晒农作物的传统农俗现象。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”,这些民俗活动都是对过去的自己勤恳付出、辛苦劳动的回报与致敬,也承载着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与满足。那些经过了努力的岁月沉淀,定会给予你一个收获的季节。
“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”,8月7日,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——立秋。夏秋交替,降水、湿度等将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。时进立秋,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,这也寓意着黄金丰收季即将到来。
夏伏未央 凉意渐至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立秋,七月节……秋,揫也。物于此而揫敛也。”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降,三候寒蝉鸣。”在这段时间内,盛着凉意而来的偏北风到访次数增加,清晨的植物叶面将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,蝉因凉意而发声困难,只能发出单调的短音,被称之为“寒蝉”。
虽然暑气一时难消,“秋老虎”依然存在,但是,大自然已悄然发生变化,很多地区逐步进入中午热、早晚凉的阶段。每当一场秋雨过后,凉意便会更添一份。与此同时,立秋也是农事里至关重要的时刻,“秋,禾谷熟也”,这意味着田间地野的丰收之意愈加浓厚。
风吹叶落诗意并起
古往今来,关于秋日的诗句数不胜数。一个“秋”字,撩起了文人墨客内心按捺不住的诗情。司空曙惬意地挥扇说着“卷帘凉暗度,迎扇暑先除”,杜甫赶上一场立秋雨,站在院中感叹“飞雨动华屋,萧萧梁栋秋”,刘禹锡则大赞秋天美好,直呼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。
此外,落叶之际总是会引发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。从张籍的“洛阳城里见秋风,欲作家书意万重”,到王建的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秋风送来了凉意,也诉说着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,对家乡的深切思念。
秋贴秋膘 啃秋晒秋
在民间,人们会通过“贴秋膘”“咬秋”“晒秋”等习俗来迎接立秋的到来。如果人们在立秋时的体重与立夏时相比减轻了,则叫“苦夏”,需要靠“贴秋膘”补回来。据清代《京都风俗志》记载:“立秋日,人家亦有丰食者,谓之‘贴秋膘’”。“贴秋膘”即“以肉贴膘”,人们通过“大口吃肉”的方式来弥补夏天的身体亏损。
除了“贴秋膘”,立秋还有“啃秋”的习俗,寓意盛夏难耐,忽逢立秋,将其咬住不放。清朝张焘在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在立秋这天吃西瓜,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。而晒秋指的是生活在山区的村民架晒、挂晒农作物的传统农俗现象。“一叶梧桐一报秋,稻花田里话丰收”,这些民俗活动都是对过去的自己勤恳付出、辛苦劳动的回报与致敬,也承载着人们对于丰收的喜悦与满足。那些经过了努力的岁月沉淀,定会给予你一个收获的季节。
(刘微 徐歌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