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标题:不只马踏飞燕 博物馆的文物原来这么搞笑
红陶人面像:啊?
如果想用一个表情来形容刚刚看到的铜奔马玩偶,红陶人面像非常合适。这件文物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柴家坪遗址,属于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(距今约5200年),如今与铜奔马一起被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。
这个高颧阔面、半张着嘴似乎在微笑、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的红陶人面像,露出了讶异的神情,人们看到这件文物就可以脑补一个声音:“啊,就这?”
亚醜钺:你笑起来真好看
1965年出土于山东青州的亚醜钺,现藏于山东博物馆。这件商代青铜器器身透雕人面纹,双目圆睁,嘴角上扬,口中露出形似板砖的牙齿,被网友调侃为“你笑起来真好看”。
这件文物名称中有个“醜”,是因其口部两侧对称铭有“亚醜”二字,故得名“亚醜钺”。钺本身是杀伐兵器,但后面渐渐演变成权力地位的象征。亚醜钺本是古人威严权威的象征,但今人视之,它成为了一个超级可爱的表情包,透着一股开心。
彩绘陶缩脖俑:仿佛受了委屈
有人欢笑,有人却在哭泣。与开心的亚醜钺不同,彩绘陶缩脖俑缩着脑袋偏向一边,五官向中心皱成了一团,鼻梁旁两行泪水似划过的裂纹,再配合扭成对勾的眉毛和噘到鼻子的嘴巴,这个陶俑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,让人莫名心疼。
这件文物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,是隋唐时的俳优俑。李尤写的《平安观赋》中写道:“歌舞俳优,连笑会戏”。俳优通俗来说就是古代滑稽戏的表演者,通过令人发笑的语言和动作取乐观众。这件陶俑为何作出委屈的表情?有人推测,他的面部表情或许是其表演时的一个瞬间,不过是为了逗乐观众。
陶俳优俑:“巴适得板”
同样作为俳优陶像,陈列于成都博物馆的陶俳优俑则展现出了另外一种情绪:腆着大肚子的陶俑坐在一圆形坐垫上,头戴巾帽,着裤赤足。上身袒露,耸肩,左手执鼓,右手握拳,作执槌击鼓状。他右脚蹬踢,左脚蜷曲,仰面大笑,其夸张的面部表情和体态,令人捧腹。
不同于陕西彩绘陶缩脖俑,这座陶俳优俑的面部表情是向外绽放的,满脸洋溢着笑意,仿佛在用四川话点赞“巴适得板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东汉说唱俑中有两个国家一级文物:1957年出土于成都天回山的击鼓说唱俑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;1963年出土于成都市郫都区的立式说唱俑,现在四川博物院的展厅里与观众继续摆着龙门阵。它们的笑脸,传递出巴蜀人民的乐观。
三星堆陶猪:愤怒的小猪
有趣的文物除了人像表情之外,像铜奔马一样的动物也让人不禁莞尔。早在马踏飞燕走红之前,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在微博晒了一个“身中剧毒”的马头,画风清奇:大如眼球的鼻孔,搭配肆意甩动的舌头,好似脱缰的“戏精”,表情足以与铜奔马相媲美。
三星堆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喜,除了欢脱的马头,还有一只陶猪,造型十分特别。陶猪拥有长在两侧的眼睛,大而不对称的猪鼻,撞脸“愤怒的小鸟”。这当然不是小鸟的穿越之旅,考古发掘中早就发现了有猪形象的器物,作为常见的家畜,“猪”作为泥塑陪葬也不奇怪了。
(上官云)